联合国中国系列播客,带你听听联合国驻华大家庭各位代表的故事。
联合国中国系列播客第十四集,联合国驻华协调员常启德对话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中国国别主任张楠。
张楠是中国公民,自小在天津长大。她的父母都是大学毕业生,非常重视教育的价值,也希望孩子能体会周边世界的不同视角。因此,她在中学时期就曾独立前往英国。像成长于改革开放后的许多同辈一样,张楠受益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的机遇。她从小积极参与照料老人和其他类似活动,在心中种下了志愿服务的种子。在海南和香港度过一段时光后,她搬到了第二故乡北京,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习。
在北京完成学业后,出于对国际发展和人道主义事务的兴趣,她作为公务员加入了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工作期间,张楠再次前往英国,于牛津大学主修比较社会政策。在卫健委任职期间,她参与了全球卫生、疾病控制等领域的国际合作工作,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世界卫生组织等联合国机构接触。后来,她被借调至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在位于埃塞俄比亚的驻非洲联盟联络办公室工作。经竞争选拔,张楠于2018年开始领导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在中国的工作,加入联合国驻华大家庭。
“我相信服务和关爱他人之心是超越国界的,志愿服务精神永远在我心中。”
本集播客中,张楠主任介绍了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的独特作用。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成立于1971年,是唯一一家致力于通过志愿服务促进和平与发展的联合国机构,同时,其努力确保志愿服务能在所有社会都得到应有的认可。每年,全世界有超过10亿人参与志愿服务。2022年,超过12,400名联合国志愿者于56家联合国伙伴机构任职,其中65%的联合国志愿者来自全球南方。张楠阐释了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如何努力创建并促进一个以人为中心的联合国系统,令联合国志愿者得到充分赋能,参与支持各项职能,促进效率提升和成果落实,助力实现联合国系统胜任其职。同时,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还支持会员国和联合国系统将志愿服务作为横跨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各个领域的重要实施手段。
对话中,张楠主任强调了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在中国为促进自愿、奉献、平等、参与、团结、同情、同理心和尊重他人等支撑志愿服务的普遍价值所做的工作。在中国,有超过2.3亿名注册志愿者,他们为经济和社会发展贡献了超过52亿小时的服务,“十四五”规划也重点强调了志愿服务的作用。
目前,有110多名中国公民在中国或者由中国政府资助担任联合国志愿者,工作内容涵盖减贫、性别平等、气候行动等领域。她介绍了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的多个项目,包括与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合作、对2008年和2022年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的支持,以及促进女性、青年和残障人群参与和融合的重要努力。
张楠还与联合国驻华协调员常启德共同讨论了未来几年在青年发展、南南合作等领域的挑战和机遇,以及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作为联合国驻华系统的一部分,如何在华开展工作,不让任何人掉队,并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作出贡献。
常启德
常启德于2021年1月16日起担任联合国驻华协调员,他是联合国秘书长的指定代表,并汇报给联合国秘书长。常启德于2021年4月14日向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递交委任书。
常启德在国际合作、可持续发展、人道主义协调以及和平与安全领域拥有超过25年的工作经验。他曾任职于联合国多家机构及红十字运动,在世界各地许多脆弱和饱受战争蹂躏的国家工作。
他曾三次发表TEDx演讲,多次在媒体和期刊上就人道主义和发展议题发表文章,其中包括《新闻周刊》、《洛杉矶时报》、路透社、《赫芬顿邮报》、《福布斯》、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半岛电视台、《卫报》等平台。常启德近期开始在主流中文媒体上发表文章。
常启德拥有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公共政策硕士学位。
张楠
张楠女士于2018年起担任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中国国别项目主任,全面负责中国办公室的管理和运营工作。她积极倡导志愿精神,通过动员、招募并管理联合国志愿人员,支持联合国驻华系统及外派至联合国驻其他国家相关机构,推动实现《2030年议程》,并组织实施与商务部,团中央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北京团市委市志愿服务联合会等战略合作伙伴开展的国别战略合作项目,她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拥有社会政策硕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