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新闻稿
2024年10月31日
联合国在华45周年特别庆祝活动圆满举办
联合国日定于每年10月24日,用以纪念《联合国宪章》生效周年。联合国日是重申《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的重要契机。这些宗旨和原则在过去79年里一直指引着联合国和国际社会。今年联合国日的主题为“展望、连结、变革,塑造我们共同的未来”,恰逢联合国在华45周年。本次庆典旨在围绕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展开对话,并强化国际合作与多边主义的价值,彰显联合国在和平与安全、人权、发展三大支柱中的凝聚力量。活动现场播放了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的联合国日全球视频致辞,他在致辞中表示:“要实现希望就需要所有国家齐心协力,要实现希望就需要联合国。值此联合国日之际,我呼吁所有国家让这座世界灯塔及其理想长久闪耀下去。” 联合国驻华系统的代表们上台致意。联合国驻华协调员常启德先生在发言中着重强调了联合国在华角色的发展变化,并呼吁各方落实近日通过的《未来契约》,同时加快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进程。 联合国驻华协调员常启德先生在致辞中表示:“没有中国的领导,或仅仅依靠中国,都无法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在明年实现当前合作框架,即《联合国对华可持续发展合作框架(2021—2025年)》的基础上,我们将着手规划2026-2030年的对华新合作框架,我们的优先事项将继续遵循我们的价值观、规范和标准,助力中国落实新的五年发展规划。” 中国政府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部长助理苗得雨先生作为特邀嘉宾出席了本次活动。他高度肯定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5 周年的背景下,对联合国驻华系统日益增长的支持。外交部部长助理苗得雨先生在致辞中表示:“伴随中国改革开放历史进程,联合国驻华系统为推动中国现代化建设、促进中国同联合国合作作出了重要贡献。” 值此45周年之际,活动现场播放了一段视频,驻华协调员在视频中介绍了联合国在华的工作,助力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以及未来几年的工作重点。同时,会场还设置了联合国各驻华机构的出版物和报告展示区,向在场嘉宾展示其在确保“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所付出的努力。 视频放映结束后,一系列融合东西方文化元素的文艺表演随之展开,包括中国传统戏剧川剧《变脸》、《自由探戈》二重奏以及启明星学校的儿童带来的京剧表演。 联合国驻华系统衷心感谢各方合作伙伴的努力,包括北京挪思维文化交流有限公司对本次联合国日的大力支持,并感谢各位嘉宾出席本届联合国日特别庆典。
1 of 5
讲话
2024年10月29日
庆祝第79届联合国日活动致辞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党委委员、部长助理苗得雨阁下,各位大使阁下,尊敬的各位来宾,我优秀的同事们——联合国驻华国别小组的各机构领导,女士们,先生们,我谨代表联合国驻华国别小组,对各位莅临第79届联合国日庆祝活动表示热烈欢迎。我要感谢中国政府,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在我担任联合国驻华协调员期间,双方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合作。你们和我们共同纪念这一特殊时刻,充分体现了我们高度重视的合作精神。在此,我也要感谢各位大使及合作伙伴,你们一以贯之的支持,坚定了我们共同的承诺,致力于实现《联合国宪章》的核心目标——创建一个人人享有和平、人权和可持续发展的世界。我要向驻华国别小组的同事们致敬,你们勤勉工作、饱含热情与奉献精神,完美诠释了我们作为国际公务员所珍视的价值观。与你们一道并肩为联合国驻华系统工作,我深感荣幸。今年的联合国日,不仅标志着联合国在华45周年,也见证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这一重要时刻。在这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让我们一起回顾中国在民生改善方面取得的显著进展。联合国在1979年在华成立代表处之际,尚有90%的中国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为180美元。彼时,中国还是净受援国。从那时起,中国迅速转型,对外开放,同时加大对人力资本、基础设施和商业领域的投资,现已发展成为经济总量高达18万亿美元的经济体。这一转型使7.5亿人口摆脱极端贫困,用不足全球9%的土地,养活了全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我亲眼见证过这一教科书式的转型案例。去年,我与联合国常务副秘书长阿明娜·穆罕默德一起参观了内蒙古鄂尔多斯附近的防沙治沙项目。该项目位于库布其沙漠,建设了一个200万千瓦的光伏发电工程,展示了中国如何整合政府、当地社区和企业的力量,共同致力于减少土壤流失、减轻沙尘暴、开发可再生能源和创造体面就业机会。在访问期间,我看到沙漠牧民的孩子们获得了更多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并被中国一些顶尖高校录取,他们的故事令我动容。同样地,我们在中国最年轻的城市之一深圳,召开了未来峰会预备会议,与当地企业,包括科技领域的青年领袖,进行了交流。我曾多次到访深圳,这个城市从曾经不起眼的渔村发展为如今的特大城市,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的生活和生计发生显著变化的缩影。今天,我在深圳和中国其他地方听到这些青年未来领袖的心声,他们希望通过科技创新让世界变得更美好。他们的想法让联合国大家庭深受鼓舞,我们将一如既往支持并助力他们充分实现其潜能。然而,我们仍需要付出更多努力。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近期访华期间,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及其他中国政府官员会谈,重点讨论了日益加剧的全球紧张局势。当前全球范围内有近80场冲突正在蔓延,不幸的是,贫困与饥饿问题仍呈现上升趋势,伴随着日益加剧的不平等现象。气候危机日益加剧,使得人类追求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努力变得更加艰难和复杂。日益严峻的全球局势阻碍了我们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以及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进程。联合国秘书长大力呼吁,努力拯救可持续发展目标。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我们必须采纳更加相互关联、包容并蓄的多边方式,汇聚全球专业智慧,提出适应21世纪现实的解决方案。这需要我们践行《未来契约》,其旨在通过发展融资改革加速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同时遵守《巴黎协定》,推动从化石燃料向清洁能源的公正转型,维护一个对所有人宜居的地球家园。然而,没有中国的领导,或仅仅依靠中国,都无法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联合国驻华系统明年将完成当前合作框架(即《联合国对华可持续发展合作框架2021—2025年》),我们目前已着手着手筹备下一周期的合作框架,涵盖2026至2030年的时间段。我们的工作重点将继续遵循联合国的价值观、规范和标准,旨在为中国下一个五年规划提供有力支持。我们仍将致力于支持国家自主性,同时与包括学术界、民间社会组织和私营部门在内的所有合作伙伴通力合作。在第79届联合国大会期间,联合国秘书长表示:“世界人民在仰望我们,后世子孙也将回顾我们今天的作为。让他们看到我们站在《联合国宪章》的一边……站在我们共同价值观和原则的一边……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现在正是采取行动、展望未来、加强连接,为我们共同的未来进行深刻变革的时刻。这需要我们为国际合作和多边主义提供真正的机会。阁下们、女士们、先生们,我谨以下面这首诗,结束我的发言。 世事纷扰如碎砾,苍茫大地尽凄凉,希望飘渺似云烟,无处寻觅意难平。吾辈自当携手行,同舟共济情谊凝,共破万难除隔阂,五湖四海皆安宁。 苍穹虽黯淡无光,吾心犹明灯烁烁。万生共此心相连,人性光辉耀四方。 山峦或起,幽谷或落,联合国中,吾辈屹立,应天之召。 织就锦缎繁华长,华贵雍容万丈光,同心同德爱无疆,遍洒寰宇共辉煌。 吾等筑桥勿树墙,并肩携手纳异邦。和平之歌共吟唱,众志成城世无疆。 风雨飘摇历绝望,爱与希望可疗伤。直面今世凌乱处,新曙重生志昂扬。 笑语悲欢皆过往,共铸辉煌迎曙光。慈悲为怀心欢畅,人间有爱共徜徉。
1 of 5
报道
2024年8月2日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an solve rural China's climate challenges
This article was originally post on ifad.org.As I arrived in Hunan, where otherworldly limestone hills emerge from lush greenery, I knew I was in a place unlike anywhere else in the world. Here, people are in touch with the changing seasons and the rhythms of agricultural life.But Hunan, like the rest of China, has experienced dramatic change in the past decades. On my first visit to China as Associate Vice-President, I was eager to learn how IFAD has accompanied this dynamic country on its development journey – and how we will continue to collaborate into the future.Back in 1981, IFAD was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institution to financially support China’s rural development. Since then, more than 20 million of its poorest and most vulnerable rural people have benefited from IFAD-supported projects.Following a period of unparalleled economic growth, China declared it had eradicated extreme poverty in 2021.Changing tack in challenging timesYet our work is not done. Climate change presents a devastating threat to rural communities in Hunan. Natural disasters, once a rare phenomenon, are increasingly common. During my visit alone, a flood at Dongting Lake breached an embankment and devastated the fields around it.When such disasters strike, rural people on the verge poverty risk backsliding. For the most vulnerable people, including ethnic minorities, this risk is even more pronounced.In the prefecture I visited, four in five people are from Tujia or Miao ethnic minorities, many of whom just recently emerged from poverty. That’s why, to protect fragile progress, rural development must be sustainable.In Fenghuang county, I met Guanmin, a member of the Miao ethnic minority and the leader of a cooperative of kiwifruit growers. Supported by the H2RDP project, he switched to red kiwifruit, which commands a much higher market price. But he’s also been careful to adapt his farm to climate change.Thanks to irrigation infrastructure and organic fertilizer provided through the project, his vines are thriving in spite of shifting weather patterns. The cooperative now has a fallback whenever rain is scarce, while the soil is healthier and more resistant to floods. As Guanmin told me, “With the help of IFAD’s reservoir, we can have stable water supply and prevent agricultural losses even during droughts.” His livelihood much improved, he sees a long future ahead for his farm. Guanmin told me that his 15-year-old son aspires to study agriculture and contribute to the farm's success. Rural youth for rural gainsMirroring China’s new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the H2RDP project creates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so young people remain in or return to rural areas.One of these young people is Huaqing. He migrated to Chongqing city after graduating high school. But in 2022, Huaqing decided to return to Sanzao Village. With a grant and training from H2RDP, he set up 150 beehives and began a thriving beekeeping business.Now 27 years old, Huaqing has supplied bees and given beekeeping training to over 40 villagers. Thanks to this entrepreneurial and passionate young person, many others in his community can earn an income from honey and be part of China’s rural transformation. A green development agendaI met countless IFAD project participants who are achieving sustainable change. Yet, despite living on the frontlines of climate change, they are often left out of global conversations about climate adaptation and mitigation.That’s why IFAD’s new agreement with the Multilateral Cooperation Center for Development Finance is so important. Together, we will improve cross-border connectivity, knowledge sharing and capacity building for green development, opening an important channel for climate finance to reach those most in need. Sharing sustainable successChina's rural transformation over the last forty years has been extraordinary – and the China-IFAD SSTC (South-South Triangular Co-operation) Facility is helping other countries make similar progress. Since 2018, the facility has shared local knowledge and proven solutions from China and the Global South with 38 developing countries – and counting.Projects focus on value chain development, climate adaptation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For example, a projectsupported by the Facility and implemented by the International Bamboo and Rattan Organization improved the bamboo value chain in Cameroon, Ethiopia, Ghana and Madagascar. It did so by developing a national bamboo strategy and providing technical assistance.The Facility is just one of many opportunities to partner with China on SSTC – and that’s why IFAD is strengthening our general SSTC programme around the world.Tackling shared challenges together is exactly the type of collaboration we need to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or all. And it's why, despite immense global challenges, my time in Hunan gave me hope that a better and more sustainable future for our planet's rural people is possible.
1 of 5
报道
2024年7月23日
Fostering gender-responsive communications within the UN system in China
Beijing, China — On 19 July, 30 communication professionals representing 13 United Nations (UN) agencies, funds and programmes in China, joined a capacity development session on “Gender-Responsive Communications” organized by UN Women in collaboration with the UN Resident Coordinator’s Office (RCO) in China.Delivered by Diego De La Rosa, Communications Specialist for UN Women Regional Office for Asia and the Pacific, the session emphasized the importance of integrating gender considerations into all forms of communication. It referenced significant milestones in gender equality, such as the Convention on the Elimination of All Forms of Discrimination against Women (CEDAW) and the Beijing Declaration and Platform for Action, which set the foundation for global efforts toward gender equality and women's empowerment.Key principles highlighted in the presentation include featuring women in communications, ensuring equal representation and respectful portrayal of all genders, and challenging gender stereotypes. It advocates for the use of gender-sensitive language, avoiding stereotypes and sexist expressions, and promoting equal visibility for women and men in various roles, especially leadership positions. The presentation also stressed the importance of considering multiple aspects of diversity, such as socio-economic background, ethnicity, disability, and sexual orientation, in communication materials."Integrating gender responsiveness into our communications is not just an option; it is a necessity for achieving true equality and justice. Today’s capacity development session shows how the UN Communications Group in China is striving to be fit for purpose, and gender-responsive throughout our work," said Louise Xi Li, Head of Communications, UN RCO China.Wenting Zhao, UN Women China Communications Specialist, said: "By making our communications gender-responsive, we amplify the voices of women and girls, challenge stereotypes, and pave the way for a more equitable future. This is a crucial step toward achieving gender equality and empowering all individuals." The session on “Gender-Responsive Communications” was part of a capacity development mission conducted by UN Women Regional Office for Asia and the Pacific to China. It also included a session on storytelling and social media for UN Women China staff and a briefing session for members of the media, public relations agencies and cultural institutions, focusing on the 30th anniversary of the Beijing Declaration and Platform for Action and the UN Women global campaign on the Paris 2024 Olympics. For more information, please contact:Zhao Wenting
Communications Specialist
UN Women ChinaE-mail: wenting.zhao@unwomen.org
Communications Specialist
UN Women ChinaE-mail: wenting.zhao@unwomen.org
1 of 5
报道
2024年4月17日
Meet the women closing the digital divide in rural China
Digital technology has immense transformative potential. Just think of the possibilities unlocked by the click of a mouse or a tap on a screen: banking, education, social media and much more.But around the world, rural women have disproportionately limited access to this technology. This pervasive digital divide is part of the reason education and economic independence remain out of reach for many women.Investing in women's digital empowerment and closing this divide can foster prosperity not just for them, but for entire communities. These three remarkable rural women revitalizing their villages in central China’s picturesque Hunan Province are living proof of this.Building a thriving rural businessThirty-five-year-old Ma Qinyan once pursued a career as an architectural designer in the southeastern city of Shenzhen. But she always harboured a desire to contribute to the prosperity of her native village in Hunan.Spotting a business opportunity in her region’s renowned spicy cuisine, Qinyan made the bold decision to return to her rural roots and start a chili sauce business. At first, her customer base was smaller than she had hoped.That's when she learned about Women Up, a training initiative supported by IFAD and the Youcheng Foundation focused on rural women's economic empowerment. Qinyan decided to take a chance and signed up for classes in digital literacy and entrepreneurship.Armed with new skills, she started using e-commerce and livestreaming to promote her products. Now her business is thriving – and by passing on what she has learned to her fellow villagers, she’s cultivating a new generation of digitally empowered rural women."I refuse to let my villagers down. I want to be a beacon of hope for them," says Qinyan. Empowering future generationsThe Women Up initiative was part of the broader Hunan Rural Revitalization Demonstration Project, which is increasing economic resilience across the province. In particular, the project aims to expand opportunities for rural youth and women.Zhang Jinyou knows all too well what it feels like to lack these. Born into a difficult financial situation exacerbated by her mother's disability, Jinyou eventually dropped out of high school to support her family.Now a 41-year-old mother of two, she’s determined to break the cycle of hardship that once defined her life.Like Qinyan, Jinyou participated in Women Up’s training and gained a variety of digital skills, including broadcasting and online finance. Her sense of hope and purpose renewed, she decided to begin a career in e-commerce.Today, Jinyou doesn’t just sell chili peppers and grapes for a local company via livestreaming – she is also in the process of establishing her own e-commerce business. Her children are in school and have a bright future ahead of them in an economically revitalized village.“E-commerce was a daunting challenge. But this training reignited my optimism and provided me with the resilience to persevere,” says Jinyou. Age is just a numberMany people associate digital technology and social media with younger generations. Long Yuan'ai is proving them wrong.Yuan’ai, 61, had already retired from her job at a local insurance company when she came across Women Up. But she didn’t let her age stop her from taking part – instead, she jumped at the opportunity to learn a new set of skills.Today, Yuan’ai is using her newfound digital literacy to support a career in e-commerce. She’s even beating young users of Douyin – the equivalent of TikTok in China – at their own game.Drawing on her expertise in kiwi farming, she launched an agriculture-themed Douyin page that gained thousands of followers in just two months. Now the kiwi farms of Hunan are reaching screens across China, boosting sales and uplifting the community she loves."For me, age is never an excuse to halt progress," says Yuan'ai. Gender inequality is a major obstacle to sustainable, inclusive rural development. That's why IFAD works across the world to eliminate it in all its forms – and in our interconnected modern world, it is essential that this include the digital divide.In rural China, Qinyan, Jinyou and Yuan’ai are demonstrating what this looks like: digitally empowered women of all ages, forging their own paths and spearheading their communities’ development.This story was originally published by IFAD China
1 of 5
报道
2024年9月13日
携手共创美好明天:关于南南合作的思考
今天,在联合国南南合作日之际,我们面临着一个在多维分歧下,进一步走向分裂的世界。冲突和地缘政治正给各国和各阶层人民带来巨大压力,让他们的和平与繁荣岌岌可危。如果我们要实现 《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就必须进行转向,重新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联合国在南南合作中的作用四年前,我开始担任联合国驻华协调员,正值百年一遇的全球疫情。在履职后,我清楚地认识到,为了履行我们的承诺,在2030 年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有必要在全球范围内重振全球可持续发展伙伴关系。作为联合国驻地协调员,我非常清楚必须做些什么。然而,对联合国驻华系统,包括我在驻地协调员办公室的同事们而言,这并不是一项轻松的任务。在现实情况下,我们经常被迫在线上开展行动,这助长了在全球范围内的不信任,也阻碍了我们在可持续发展目标方面取得进展。与此同时,许多人开始质疑,在日益两极分化的世界中,国际合作和多边主义能否取得成果。长期以来,南南合作一直被认为是全球南方国家促进本国福祉,提升国家和集体的自主性,以及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等国际商定的承诺的框架。因此,在过去几年中,我们的任务是通过与政府和社会其他部门的同行开展对话,讨论中国与其他国家(主要是非洲国家)分享经验和专业知识的最佳路径,以重振这种合作精神。 为非洲重新构想南南合作长期以来,中国一直是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的项目遍布非洲大陆。包括肯尼亚的蒙内铁路。但随着财政收紧,非洲大陆的需求仍在扩大。气候危机在非洲造成了严重破坏,对粮食安全和农业造成了压力,加速了向负担得起的清洁能源快速过渡的需要。同样地,非洲日益壮大的青年群体也让世界开始关注到他们的需求,以及他们在技术和创新等领域具备的能力。将伙伴关系转化为行动通过我们的转型伙伴倡议,联合国驻华系统努力促进与东道国和其他会员国,特别是北京的非洲国家驻华大使进行政策和技术讨论,以确定加速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方法。我们的目标是确定中国和非洲国家在中非合作论坛进程中可能开展合作的具体领域,并寻求在哪些领域开展更多合作,以最大限度地对人类和地球产生影响,促进可持续发展。非洲国家驻华大使引领着我们相关工作的进程,例如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筹备。 作为驻地协调员,我们与联合国国别小组一道,致力于召集、联系伙伴和推动行动。我们相信,要将不同的利益攸关方聚集在一起,将合作对象从传统的合作伙伴扩展到学术界、民间社会组织和私营部门。从关于解决非洲之角干旱问题的对话到呼吁关注《内罗毕宣言》,我们的努力都体现了这一方法的有效性。随着在中国开展的相关交流形成具体建议,我们希望看到非洲人民最终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方面取得更多进展。现在,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可持续发展的破冰者和火炬手。因此,愿本次联合国南南合作日让我们向更美好的明天更进一步。
1 of 5
报道
2024年4月5日
2024联合国人居署中国未来城市顾问委员会大会在绍兴市柯桥区召开
来自城市政府、企业、学术机构和媒体的120多名代表出席了此次会议,为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献言献策。此次大会受到了绍兴市柯桥区两家当地优秀企业的支持。绍兴市曾于 2008 年荣获联合国人居奖,这为此次具有前瞻思维会议的召开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在开幕致辞上,联合国人居署亚太办代理区域代表布鲁诺·德肯先生强调了联合国人居署中国未来城市顾问委员会(CFCC)作为科技企业和联合国人居署交流的重要平台,智慧城市应作为联合国人居署与会员国合作努力的重点。 联合国人居署中国项目主任张振山先生在致辞中高度认可了联合国人居署中国未来城市顾问委员会在过去四年的成果,并对其成员和合作伙伴,特别是万科公益基金会、新潮传媒集团、软通智慧科技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中共绍兴市柯桥区委书记陈豪先生强调了城市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起到的关键作用。他希望广大专家学者、科技企业携手合作,以数字化转型和智慧城市建设为工作重点来推动未来柯桥区的可持续发展。在随后的主旨发言环节,联合国人居署中国未来城市顾问委员会主席、万科公益基金会理事长王石先生分享了他在城市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丰富经验。他阐述了自己对可持续和创新的城市未来的愿景,这与联合国人居署中国未来城市顾问委员会的目标高度一致。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军先生与其他主旨发言嘉宾分别展示了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型应用,强调了数字解决方案在推动绿色城市转型方面的关键作用。联合国人居署中国办公室国家官员应盛先生在回顾2023年联合国人居署中国未来城市顾问委员会全年的工作,并介绍了《未来城市顾问展望2023:数字创新赋能城市净零碳转型》旗舰报告。来自城市政府和科技企业的代表分享了《未来城市顾问展望2023》报告中具有影响力的案例研究。大会的圆桌对话围绕 "未来城市"、"未来技术 "和 "可持续城市未来 "三大主题,旨在促进城市规划、能源、交通、废物管理、环境可持续性和数字技术等领域专家之间的交流。论坛结束后,《未来城市顾问展望2024:数字城市治理》报告启动会顺利召开,这是联合国人居署中国未来城市顾问委员会2024年工作的重要里程碑。来自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和蚂蚁集团等机构的专家作为报告撰写专家,为大家展示初步报告框架。来自软通智慧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城数控股集团和武汉市规划研究院(武汉市交通发展战略研究院)的专家对报告框架提出了宝贵建议。联合国人居署中国未来城市顾问委员会的第四份旗舰报告《未来城市顾问展望2024:数字城市治理》将于 2024 年底在第十二届世界城市论坛(WUF12)期间发布。这份报告能够为数字城市治理提供宝贵的见解,从而推动全球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1 of 5
报道
2024年4月8日
联合国·中国系列播客,由联合国驻华协调员常启德主持:第十九集,对话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联络办公室负责人刘萌
在本集“联合国·中国系列播客”中,联合国驻华协调员常启德对话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联络办公室负责人刘萌。刘萌是中国公民,从小就梦想着可以为联合国工作。她强调,作为在21世纪崛起的具有全球视野和经验的一代人,包括她在内的这一代人是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受益者。 初中时,她因为读到一名年轻学生在联合国的经历而受到启发。在进入美国旧金山大学学习之前,她就对国际事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获得国际和发展经济学硕士学位后,刘萌于2007年首次加入联合国,在纽约总部“最不发达国家、内陆发展中国家和小岛屿发展中国家高级代表办公室”担任实习生,之后入职了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2017年,她加入了联合国驻华大家庭,担任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联络办公室主任和负责人。“这(儿时的经历)激发了我从事国际公务员事业的强烈兴趣。”在本集播客中,刘萌介绍了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的发展历史和工作任务。1999年,由时任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在世界经济论坛上宣布成立。如今,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推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国际组织。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呼吁将有关人权、劳工、环境和反腐败的全球契约十项原则纳入企业的战略和运营中。目前已有超过24000名企业会员,其中包括逾1000家中国企业,且近年来中国企业会员的年增长率超过25%。 在对话中,刘萌强调了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在中国所做的努力,特别是在2022年启动了中国战略。她阐述了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与中国企业合作推进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七个关键领域,并强调了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在华重点工作需要和中国的发展优先事项以及更广泛的联合国目标之间建立协同关系。她认为,团结一致(一体行动)是一种普适的理念,这不仅有利于联合国系统,也有利于整个世界来应对我们共同的挑战。 刘萌还与常启德讨论了未来几年的挑战和机遇,以及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作为联合国驻华系统的一部分,如何在华开展工作,不让任何人掉队并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作出贡献。刘萌 刘萌女士是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联络办公室主任和负责人。她于2007年加入联合国总部。此前,刘女士曾就职于位于旧金山的亚洲基金会和位于华盛顿的世界资源研究所。她是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亚洲公共政策研究员,著有《责任改变世界——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引领全球企业大变革》一书。2015年,刘萌女士被世界经济论坛评为全球青年领袖(YGL),并被提名为2021-2023年中国区主席。自2020年来,她担任全球未来理事会前沿风险委员会理事。2021年,刘萌女士被评为“中国十大最具品牌影响力女性”。常启德 常启德于2021年1月16日起担任联合国驻华协调员,他是联合国秘书长的指定代表,并汇报给联合国秘书长。常启德于2021年4月14日向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递交委任书。常启德在国际合作、可持续发展、人道主义协调以及和平与安全领域拥有超过25年的工作经验。他曾任职于联合国多家机构及红十字运动,在世界各地许多脆弱和饱受战争蹂躏的国家工作。他曾三次发表TEDx演讲,多次在媒体和期刊上就人道主义和发展议题发表文章,其中包括《新闻周刊》、《洛杉矶时报》、路透社、《赫芬顿邮报》、《福布斯》、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半岛电视台、《卫报》等平台。常启德近期开始在主流中文媒体上发表文章。常启德拥有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公共政策硕士学位。
1 of 5
报道
2024年3月22日
联合国·中国系列播客,由联合国驻华协调员常启德主持:第十八集,对话联合国人类住区规划署中国项目主任张振山
在本集“联合国·中国系列播客”中,联合国驻华协调员常启德对话联合国人类住区规划署(即“联合国人居署”)中国项目主任张振山。张振山是中国公民,在河北省出生并在那里完成了小学和中学教育。他于1979年考入当时的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主修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 1983年毕业后,张振山进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作。他曾就职于城建司办公厅和外事司。1996年张振山先生前往肯尼亚担任中国常驻联合国人居署代表处副代表。2002年,他正式加入联合国人居署,担任驻伊拉克的物流官员。在经历了多次的辗转腾挪之后,2009年,他加入了联合国驻华大家庭,担任联合国人居署中国项目主任至今。"我们希望与其他联合国机构一起,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本集播客中,张振山介绍了联合国人居署的使命和工作。联合国人居署是联合国系统下负责人类居住发展活动的协调机构,与各国政府合作,负责推进和巩固包括与地方政府、私营机构和非政府组织在内的所有伙伴的合作关系,共同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特别是目标11“建设包容、安全、韧性和可持续的城市和人类住区”和新城市议程。 在对话中, 张振山强调了联合国人居署在中国的工作,即与国家和地方政府、大学、规划和研究机构共同合作,并与各联合国机构开展合作,包括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联合国环境署合作。 张振山还与常启德讨论了未来几年的挑战和机遇,以及联合国人居署作为联合国驻华系统的一部分,如何在华开展工作,不让任何人掉队,不让任何地方掉队并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作出贡献。张振山 张振山在城市发展和国际合作领域拥有丰富的经验。他的职业生涯始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城市建设司、办公厅和外事司。1996年至2001年,张振山担任中国常驻联合国人居署代表处副代表。在此期间,他促进了联合国人居署与中国政府之间的合作。2002年至2004年,张振山加入联合国人居署,担任联合国人居署伊拉克埃尔比勒住区重建项目的物流官员。之后,他分别担任联合国人居署和亚洲开发银行的独立顾问。2005年至2009年,张振山任职联合国人居署亚洲城市供水计划首席技术顾问。期间,他负责南京市秦淮河环境综合整治计划和湄公河水与卫生项目等多项工作。自2009年起,张振山先生担任联合国人居署中国项目主任,负责联合国人居署与中国政府之间的联络工作。张振山是可持续城市发展和国际交流方面的专业人士,主要从事绿色低碳城市发展、城市和气候变化项目、改善城市公共空间、城市更新、城市繁荣项目、水与卫生、智慧城市以及防灾减灾与恢复等方面的工作。常启德 常启德于2021年1月16日起担任联合国驻华协调员,他是联合国秘书长的指定代表,并汇报给联合国秘书长。常启德于2021年4月14日向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递交委任书。常启德在国际合作、可持续发展、人道主义协调以及和平与安全领域拥有超过25年的工作经验。他曾任职于联合国多家机构及红十字运动,在世界各地许多脆弱和饱受战争蹂躏的国家工作。他曾三次发表TEDx演讲,多次在媒体和期刊上就人道主义和发展议题发表文章,其中包括《新闻周刊》、《洛杉矶时报》、路透社、《赫芬顿邮报》、《福布斯》、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半岛电视台、《卫报》等平台。常启德近期开始在主流中文媒体上发表文章。常启德拥有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公共政策硕士学位。
1 of 5
报道
2024年3月8日
联合国·中国系列播客,由联合国驻华协调员常启德主持:第十七集,对话联合国可持续农业机械化中心主任李宇彤博士
在本期“联合国·中国系列播客”中,联合国驻华协调员常启德对话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亚太经社会)可持续农业机械化中心(机械化中心)主任李宇彤博士。李宇彤博士是中国公民,父母都曾是军人和企业家。她先在美国杜克大学学习公共管理和经济学,后来在加拿大萨斯喀彻温大学学习英语和农业。然后,她在中国农业大学获得了农业经济学博士学位。 李宇彤博士曾在湖北省农业厅工作,支持他们的国际农业合作与援助工作。后来,她加入了当时的中国农业部,担任联络官和主任,主要负责贸易事务。她还曾在意大利罗马的世界粮食计划署总部从事学校营养餐项目,期间她被派往老挝、埃及、希腊、印度和中国进行实地任务。后来,她被鼓励参与并通过一个竞争很大的招聘,于2016年加入联合国大家庭,在机械化中心担任着目前的职务。“所有联合国机构应就可持续发展目标采取共同行动。”在本期节目中,李宇彤博士简要介绍了机械化中心的历史、使命和工作。机械化中心总部设在北京,是一个为亚太经社会 62 个成员国和准成员国服务的区域性机构。机械化中心的工作重点是帮助成员国通过可持续的农业机械化实现生产增产、改善农村生活并减少贫困,致力于成为一个促进定期对话、农业机械化信息和知识共享枢纽、能力建设中心和区域农业商业发展的推动者。 在本次对话中,李宇彤博士强调了机械化中心鼓励小农户、学者、工程师和合作社领导等利益相关方参与粮食安全和气候智能型农业等农业机械化问题的工作。机械化中心与更多的女农民、女工程师和年轻人合作的同时,还在该地区开展了多个项目,以解决柬埔寨、中国、印度尼西亚、尼泊尔和越南等国的焚烧秸秆残留物等问题。 李宇彤博士与驻华协调员常启德一起讨论了未来几面临年的其他挑战和机遇,特别是在南南合作领域,以及作为联合国驻华系统的一分子,机械化中心为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和促进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所开展的工作。李宇彤 李宇彤博士现任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可持续农业机械化中心主任。李宇彤博士在农业经济、贸易和投资、食品安全等领域拥有25年以上的工作经验,曾在政府、联合国和其他部门工作。她深入参与了中国农业部国际合作司的农业贸易政策的制定,以及农业国际合作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制定、资源调动、预算计划的制定。她还参与了世界贸易组织的农业谈判和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参加了中国-东盟、东盟“10+6”(RCEP)、中国-巴基斯坦、中国-韩国、中国-新西兰等 16 个自由贸易协定的 132 多次谈判会议。李宇彤博士拥有中国农业大学农业经济与管理博士学位。她的研究兴趣包括农业发展、农业政策制定、政策研究与分析以及国际合作。常启德 常启德于2021年1月16日起担任联合国驻华协调员,他是联合国秘书长的指定代表,并汇报给联合国秘书长。常启德于2021年4月14日向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递交委任书。常启德在国际合作、可持续发展、人道主义协调以及和平与安全领域拥有超过25年的工作经验。他曾任职于联合国多家机构及红十字运动,在世界各地许多脆弱和饱受战争蹂躏的国家工作。他曾三次发表TEDx演讲,多次在媒体和期刊上就人道主义和发展议题发表文章,其中包括《新闻周刊》、《洛杉矶时报》、路透社、《赫芬顿邮报》、《福布斯》、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半岛电视台、《卫报》等平台。常启德近期开始在主流中文媒体上发表文章。常启德拥有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公共政策硕士学位。
1 of 5
新闻稿
2024年12月24日
联合国人居署中国办公室与朝阳环境在2024国际固废协会(ISWA)年会上发布了《城市废弃物园区化协同处理“朝阳方案”》报告
21世纪以来,中国的城市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城市固体废物管理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经验。这期间,北京市朝阳循环经济产业园作为北京乃至中国固体废物与循环经济行业发展的典型代表,从一座卫生填埋场逐步发展成为集多源固废综合处理、环保设施运营、技术开发推广和科普宣传教育为一体的循环经济产业园,打造了一套园区内外各产业间的协同链条和循环体系。本报告全面总结了朝阳循环经济产业园的创新方法,旨在分享给中国乃至全球的各个城市。2024国际固废协会(ISWA)年会是分享废弃物管理、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知识的重要国际平台。今年会议以“变废为宝:可持续未来的解决方案”为主题,吸引了来自29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00名固废废物管理企业家、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在活动期间,联合国人居署中国办公室和朝阳环境的代表发表了引人入胜的主题演讲,展示了其合作成果。他们希望通过这份优秀案例报告的传播助力全球人居环境改善和可持续发展。
1 of 5
新闻稿
2024年11月19日
中外学者聚集武汉 探寻城市治理新路 2024年武汉城市治理国际研讨会成功举行
11月1日上午,在武汉设计日的开幕式上,联合国人居署亚太区域办事处项目官员奥地希亚·安吉洛·巴里奥斯发表了致辞,表示武汉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同时年轻活力,孕育创新,本次活动可分享全球对城市治理的优秀见解。法兰西建筑院院士、法国夏邦杰巴黎总部集团董事长皮埃尔·克莱蒙在主旨报告中指出可持续城市设计需应对好五大挑战,即保持现有肌理、尊重自然流动、适应气候变化、回归人体尺度、减少铺张浪费等。 11月2日上午,以“产业和运营视角下的城市治理”为分主题的论坛由武汉市规划研究院副院长武洁主持,联合国人居署中国项目主任张振山、武汉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洋致欢迎辞。 英国利物浦大学荣誉退休教授大卫·肖(David Shaw)、西班牙Fundación Metrópoli公司中国区首席代表路彬(Alex Camprubi)、武汉市规划研究院院长黄焕、麦肯锡高级顾问盖·佩里(Guy Perry),多角度解析城市转型发展中多元化的城市治理理念、治理方式和治理手段,为高质量转型发展中的城市治理模式提供前瞻性的思考与策略。 11月2日下午,以“历史街区保护理念和实践”为分主题的论坛由武汉市规划研究院首席工程师丘永东主持,武汉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秦军致欢迎辞。泛亚环境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兴达,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学院院长艾历·切希(Ali Cheshmehzangi),法国夏邦杰事务所合伙人、巴黎总部集团大区总监潘明丁,巴塞罗那ARQTEL公司创始人洛伦佐·巴里奥努艾奥(Lorenzo Barrionuevo),清华大学未来实验室首席研究员唐克扬等专家围绕历史街区的保护规划、保护技术、活化利用、社会参与等主题开展演讲。 此次武汉城市治理国际研讨会为国内外学者搭建了良好的交流平台,十多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以及100余名高校、规划设计、管理机构代表聚集一堂,分享城市转型发展中的治理经验,探寻城市治理新路径。
1 of 5
新闻稿
2024年10月18日
联合国、中国及洛克菲勒基金会携手合作,共同推进非洲与亚洲的气候解决方案
此笔赠款的提供正值联合国驻华系统不断加速推进《联合国对华可持续发展合作框架(2021—2025年)》之际,有助于联合国驻华系统充分发挥中国的优势,推动全球伙伴关系以加速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同时,此笔赠款也建立在联合国与洛克菲勒基金会此前合作的基础上。双方曾共同支持中非合作论坛的举办,并通过中国-非洲-联合国新伙伴关系倡议促成了一系列对话。 联合国驻华协调员常启德先生表示:“可持续发展目标岌岌可危,动荡的世界无法承受分裂的代价。今天,我们与洛克菲勒基金会携手建立新的伙伴关系,助力我们召集、联结并催化各合作方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确保不让任何人掉队。”该笔赠款支持的对话还将跟进今年9月未来峰会的成果,包括推动《未来契约》的实施。该契约由政府间共同协商制定,以行动为导向,涵盖五大核心领域,其中包括可持续发展和发展筹资。洛克菲勒基金会正在通过其亚洲区域办事处支持一系列行动,旨在提升能力和资本动员,加强全球南方国家领导力以满足弱势社区需求。这包括通过利用与联合国驻华系统合作推进气候行动等共同优先事项的历史经验,以制定和推动发展解决方案。洛克菲勒基金会亚洲办公室副主席迪帕莉·卡娜女士表示:“该笔赠款体现了我们致力于通过促进跨境合作,汇聚专业知识、智慧与资源,以增强气候韧性,尤其是在全球南方地区。通过与联合国驻华系统开展此次合作,我们旨在支持开展富有成效的对话与政策制定工作,使各国能够推动气候行动、加强粮食安全,并保障弱势群体的健康与福祉。”在未来几个月内,本次合作支持的活动也将产出成果文件。---关于洛克菲勒基金会洛克菲勒基金会是一家开创性的慈善机构,建立在科学、技术和创新前沿的合作伙伴关系之上,致力于促进个人、家庭和社区的繁荣发展。我们进行重大投资,以促进人类的福祉。如今,我们专注于通过改变食品、健康、能源和金融等领域的系统,来推进人类发展机会并扭转气候危机。欲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www.rockefellerfoundation.org/subscribe 订阅我们的新闻简报,并在X(Twitter)@RockefellerFdn 和LI(LinkedIn)@the-rockefeller-foundation 关注我们。关于联合国驻华系统40多年来,联合国一直是中国值得信赖的发展伙伴。联合国驻华系统致力于不断巩固其作为中国关键合作伙伴的地位,尤其是通过建立和加强伙伴关系,根据国家发展重点方向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如需更多信息,请访问china.un.org 或在X(推特)@UNinChina 上关注我们。媒体联系人:李希,联合国驻华协调员办公室传播负责人 邮件: xi.li@un.org Gurpratap Singh,洛克菲勒基金会亚洲传播顾问邮件:c-gsingh@rockfound.org
1 of 5
新闻稿
2024年10月21日
联合国人居署《未来城市顾问展望2024》报告结题会在鄂尔多斯召开 聚焦数字城市治理
会议由联合国人居署中国办公室国家官员应盛主持。鄂尔多斯市副市长吉日木图在欢迎致辞中表示,鄂尔多斯正致力于打造生态、智慧、包容的"世界暖城"。近年来,该市持续加快"暖城"数字化整体布局,不断连通应用场景、提升城市治理效能,以数字城市治理助力打造"全国一流城市形象"。联合国人居署亚太办区域代表特别代表Oddy Angelo强调了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面临的挑战,同时指出数字城市治理带来的机遇不容忽视。她表示,通过创新、合作和对可持续性的承诺,我们可以创造出更加智能、包容、韧性和可持续的城市。联合国人居署中国项目主任张振山指出,中国在短期内完成了快速城市化进程,数字技术在应对城市发展问题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他强调,技术本身并不是目的,真正的目标是通过技术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和改善市民生活质量,中国的经验可能对其他发展中国家有重要借鉴意义。会议上,课题组专家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吴建南、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华东分院院长廖运发和京东集团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代表韩博洋三位专家深入探讨了数字城市治理的背景、技术图谱及实现路线图。多个城市和企业代表分享了数字创新在城市生态治理、医疗效率优化、交通出行便利和民生服务质量提升等方面的优秀实践案例。与会代表还实地考察了鄂尔多斯市的"车路云一体化"无人驾驶试点路段、"多多评"平台、"根数据库"平台、京东方光电科技产业园和智慧体育公园,深入了解当地智慧城市和数字化创新实践。据悉,《未来城市顾问展望2024:数字城市治理》报告计划于今年11月在第十二届世界城市论坛上发布。此次会议的成功召开为报告的最终完善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和专业洞见,充分展示了中国在数字城市治理领域的创新成果。这份报告旨在推动全球城市的数字化治理进程,为实现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和“新城市议程”贡献中国智慧,对促进世界范围内的智慧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 of 5
新闻稿
2024年9月27日
在联合国中国对话中探讨全球南方的作用
在全球可持续发展进程停滞或出现倒退的背景下,与会各方在此次会议的发言和圆桌对话会中强调,鉴于新冠疫情和当前经济现实的诸多持续性影响,这一挑战在全球南方国家中最为严重。这加深了多边机构改革的需要,并在其改革进程中引入中国等强有力的合作伙伴。联合国驻华协调员常启德先生在会议发言中表示:“联合国将继续致力于加强与中国的合作,提供网络、平台和专业知识,以召集、连接和促进伙伴关系,加速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今天的会议是这项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强调了进一步扩大南南合作的机遇。” 此次会议正值未来峰会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在近日的峰会上,世界各国领导人同意通过《未来契约》、《全球数字契约》和《子孙后代问题宣言》。其中,《未来契约》旨在推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并寻求推动国际金融架构改革,以更好地代表并服务发展中国家。联合国副秘书长、秘书长非洲问题特别顾问克里斯蒂娜•杜瓦蒂女士在视频致辞中表示:“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概念框架打破了传统的发展思维。该框架的结构反映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亟需合作,而非竞争。这适用于所有行动者和利益攸关方。” 正如会议强调,联合国驻华系统旨在加强与中国政府的合作,通过提供技术支持和专业知识,以加强其作为国际援助的提供者的作用。同时探索全球发展倡议和 “一带一路 ”倡议等努力的潜力,以促进非洲国家等国进行南南合作,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国际合作中心首席专家、新华社原副社长兼常务副总编辑马胜荣先生在会议发言中表示:“中国在本世纪重大变革的深化演进中,致力于通过三边合作等机制,拓展与全球南方国家合作的新领域,积极推动国际议程聚焦发展和减贫问题。” 参与会议发言的还有中国政府官员、全球南方国家大使、联合国驻华系统代表、研究机构和私营部门代表。哥伦比亚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杰弗里·萨克斯教授也应邀发言。其中多方借发言强调了中国的相关贡献。萨克斯教授表示:“中国拥有储蓄、技术和成本优势,具有卓越的生产能力以制造世界所需硬件。因此,我认为在解决新的全球金融架构应当如何为低收入和中低收入国家的快速增长提供长期筹资这个问题上,中国处于核心位置。” 湖南省政协副主席、湘潭大学校长潘碧灵在会议发言中同样强调,中国是全球南方的重要贡献者。他表示:“在国际合作中心和联合国驻华系统的支持下,我们将开展更加务实的国际发展伙伴合作,服务南南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联合国驻华系统和国际合作中心感谢与会各方对会议做出的贡献和提出的宝贵建议。
1 of 5
最新资源
1 / 10
1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