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中国系列播客,带你聆听联合国驻华大家庭各位代表的故事。
联合国中国系列播客第八集,联合国驻华协调员常启德对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代表夏泽翰。夏泽翰教授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日本国、蒙古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大韩民国代表。
夏泽翰教授是澳大利亚公民,出生并成长于巴基斯坦杰赫勒姆市。他来自一个农业之家,附近的杰赫勒姆河是南亚次大陆的重要河流,在水边度过的时光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回忆,也对他未来的职业生涯印下了深远的影响。在巴基斯坦接受培训并作为土木工程师工作一段时间后,夏泽翰教授获伯明翰大学奖学金,继续在水管理领域的研究。随后,他前往澳大利亚深造工作,特别是在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担任研究主任。
在此期间,夏泽翰教授与新南威尔士州墨累-达令盆地的农户就灌溉系统开展密切合作,墨累河的主要支流马兰比吉河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模范集水区。就这样,他与联合国系统结缘。夏泽翰教授以专家身份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后在巴黎总部担任水资源和可持续发展处主任、在雅加达担任亚太科学局局长。
此前,他还曾在1999年应武汉大学邀请作为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的一员首次访问中国。这次访问重燃了他对中国的兴趣,并开启了他与中国教授、科学家、大学长达20多年的联系。2021年3月,夏泽翰教授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
“我们有一个非常美好的使命…我们是联合国系统人文和知识的一面。”
本期节目中,夏泽翰教授强调了自1984年设立驻华代表处,成为联合国驻华大家庭一员以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相关利益攸关方的合作历程。在教育领域,他讨论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可持续发展高等教育方面的工作及与清华大学等机构的合作。此外,教科文组织还关注技术和职业教育与培训。在科学领域,夏泽翰教授提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中国科学院等组织在人工智能伦理、大数据等领域的努力,以及教科文组织如何促进生物圈保护区建设。在文化方面,他谈到了中国丰富悠久的历史文化及56处《世界遗产名录》项目。
在对话中,夏泽翰教授还以农村居民、残障人士等弱势群体的数字融合为例,解释了教科文组织为何致力于消除障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担任联合国中国残障主题小组主席也体现了这一点。在跨文化理解和青年发展方面,他提到了教科文组织与中国城市的伙伴关系,如2021年南京和平论坛,以及与联合国人口基金和联合国艾滋病署携手在中国开展的全面性教育相关活动。
夏泽翰教授和常启德协调员讨论了未来几年的挑战和机遇,包括气候变化影响加剧、人口结构转变和南南合作的努力等。两人还谈到作为联合国驻华系统的一部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如何在增强韧性、不让任何人掉队、促进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等方面做出贡献。
夏泽翰
夏泽翰教授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代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日本国、蒙古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大韩民国代表。
夏泽翰教授于2008年加入教科文组织,在总部担任水资源和可持续发展处主任,曾在澳大利亚、法国、印度尼西亚和巴基斯坦从事与水文和可持续发展有关的各种研究、咨询和政策工作。他的工作得到了广泛认可,荣获2019年中国政府友谊奖、2017年北京市长城友谊奖等。夏泽翰教授获得了马来西亚国立大学环境与发展荣誉博士(2016)及英国伯明翰大学荣誉博士学位(2018)。
常启德
常启德于2021年1月16日起担任联合国驻华协调员,他是联合国秘书长的指定代表,并汇报给联合国秘书长。常启德于2021年4月14日向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递交委任书。
常启德在国际合作、可持续发展、人道主义协调以及和平与安全领域拥有超过25年的工作经验。他曾任职于联合国多家机构及红十字运动,在世界各地许多脆弱和饱受战争蹂躏的国家工作。
他曾三次发表TEDx演讲,多次在媒体和期刊上就人道主义和发展议题发表文章,其中包括《新闻周刊》、《洛杉矶时报》、路透社、《赫芬顿邮报》、《福布斯》、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半岛电视台、《卫报》等平台。常启德近期开始在主流中文媒体上发表文章。
常启德拥有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公共政策硕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