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中国结缘
新任联合国驻华协调员常启德的名字如果按照英文的一般译法会翻成西德哈斯·查特吉。在联合国驻华协调员办公室中国同事和外部顾问的参谋下,他给自己取了“常启德”这个非常地道的中文名字。
常启德表示,到中国担任联合国常驻协调员是一种缘分,而这种缘分始于儿时。
常启德:“9岁那年,在我生活的加尔各答的中国城,我在一家鞋店看到一双棕色的靴子,我非常地喜欢。但父亲看了价格后说太贵,说我们买不起。虽然我当时哭闹了一下,但还是接受了现实,出了店门。但这家商店的中国店主赶过来拍了一下我的肩,随后递给我一个包,我以为是父亲落下的东西,所以就背着回家了。回家后,父亲问我背着的是什么,我说我也不知道,是中国店主给我的。我们打开包一看,原来装着的是我喜欢的那双靴子。我穿上试了一下,完全合脚,似乎鞋子是为我量身打造的一样。随后,我的父母买了一些糖果,回到那家店。我母亲问店主怎么知道我鞋子的号码。店主说,他曾经有一个与我年龄相仿的儿子,在一年前死于霍乱。这段经历是去年9、10月间我得到派往中国的任命后母亲提起的,她说这似乎是一种命运的安排。”
中国巨变令人惊叹
常启德在联合国系统工作已有20余载,访问和常驻过许多国家,但他从未到过中国。来到中国后有许多让他感到惊叹。
常启德:“我是从广州入关的。我曾经阅读亨利·基辛格写的关于中国的书。80年代的广州还属于不太发达的省会城市。但这次抵达广州后我的感觉是:我们的飞机是不是返航了,又回到出发地迪拜了。因为无论是建筑还是基础设施,这座城市都相当的壮观。我没有机会仔细浏览这座城市,只是从机场到酒店的路上以及在我接下来的三周隔离期间从饭店的顶层鸟瞰,但这还是使我获得了一种视角,去阅读它的历史,揣摩它的演变,这的确令人着迷。”
分享中国经验
常启德表示,中国在数十年内消除了近8亿人的极端贫困,在不到8年的时间内消除1亿农村贫困人口,这一壮举令人钦佩。中国的成功故事对于包括非洲在内的世界其他发展中国家来说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常启德:“在制造业领域,在开放市场领域,在农业革命领域,中国的经验都值得其他发展中国家学习。非洲每年40%的农业收获都白白浪费掉。尽管非洲应该是世界的面包篮子,但它实际上进口了价值近600亿至700亿美元的粮食。中国的成功可以给许多非洲国家带来启迪。或许已经错过第二次和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非洲可以直接进入第四次工业革命。作为联合国驻华国别小组,我们应该与政府通力合作,比如通过南南合作,与非洲国家分享中国的成功经验。”
应对新冠疫情
常启德表示,在包括和平和发展的许多领域,中国所阐述的观点与联合国的论述有许多不谋而合之处。新冠疫情暴露了世界存在的许多不平等之处,而中国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与世界各国一道携手共同应对这些挑战。他表示,中国正在成为联合国大家庭和世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多边伙伴。
常启德:“我在肯尼亚看到,当第一批个人防护用品和手套以及所有供应品抵达时,中国已经展示了这一点,当时全球供应链已经完全中断。人们看到了中国的仁慈和慷慨。习近平主席最近在达沃斯论坛上发表讲话指出,寒冬阻挡不了春天的脚步,黑夜遮蔽不住黎明的曙光,人类一定能够战胜疫情。我相信这场危机将会过去,而中国在其中可以扮演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那就是坚韧和善良。我认为,当我们共同努力铸就这种坚韧,建立一个生态系统,在全球范围内提供帮助、福祉和教育时,每个人都会受益。”
常启德表示,中国在公共卫生领域和在努力战胜新冠疫情过程中的表现值得称道。
常启德:“我要告诉你一件有趣的事情。自2020年3月以来,我们一直与肯尼亚政府密切合作,应对新冠危机,其中包括通过强大的社交媒体和沟通活动,宣传保持身体距离、洗手、呼吸礼仪、戴口罩和隔离检疫的重要性,这也是肯尼亚作为一个国家被列为良好典范的原因之一,人们已经停止握手,因为要防止可能手沾染病毒,可以说人们的整个行为已经发生了改变。当我到达广州时,当地的相关人员来接我,伸出手和我握手。这时我已经不习惯握手。这让我意识到预防性公共卫生措施的重要性。这就是我在一篇文章中思考的问题,这篇文章谈到了中国在预防性公共反应方面所做的工作。尽管实施隔离和检测并非易事,但这样做可以确保人们的生活回到一种正常状态,这是我在中国所看到的。”
人权与可持续发展
联合国工作涉及三大支柱领域: 和平与安全、发展和人权。 常启德表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是联合国工作的重中之重。
常启德:“信任至关重要。当驻地协调员与其对应方、联合国与政府对应方之间存在信任时,许多其他对话就可能发生。但它不需要站在布道的讲坛上吹着喇叭说,嘿,你这是在干什么?在所有地方,人权都有改进的余地。在世界各地,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声称自己不存在人权方面的问题。这就是我们要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给了我们梦想,给了我们方向。原则是确保我们不留下任何人,这正是我准备与联合国驻华国别小组同中国并肩努力工作的方向。”
来华工作顺畅
众所周知,中印关系目前正经历一些困难,但中国没有对联合国派遣一名来自印度的工作人员担任驻华协调员表示异议。相反,常启德到华工作后,可以说干的有声有色。对于这一点,他自己有着独到的理解。
常启德:“这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成熟和精神,也是五千年文明的一种体现。第二,这体现了对多边主义的坚定信念,我没有因国籍而被另眼看待,更确切地说,人们把我当作一名在联合国工作的国际公务员加以看待。另外也许还有长期以来我自己在各方面的经历不错。”
健康体魄至关重要
常启德非常注意保持健康体魄,他每天不仅练习瑜伽,同时坚持每个星期至少跑一次半程马拉松或21公里,并做很多核心姿势训练。他认为,强有力的健身训练与良好的心态、开放的思维和知识紧密相连,因为它们相互融合,对于身心健康都大有助益。
常启德:“记得著名的希腊哲学家希罗菲卢斯说过,健康不存,智慧不显,艺术不扬,力不足战,财富无用武之地,才智亦无处施展。我希望能够激励他人。除了新冠疫情之外,其实世界还在经历另一场疾病流行——非传染性疾病的困扰,如高血压和糖尿病。我认为,在我们与社区谈论他们的福祉和健康之前,联合国的人应该向他们展示自己是绝对健康的。”
雄心勃勃 志在必得
常启德在国际合作、可持续发展、人道主义协调以及和平与安全领域拥有25年的工作经验,曾在联合国多家机构以及其他国际组织任职。他在被任命驻华代表前担任联合国驻肯尼亚协调员,此前还曾先后担任联合国开发署和人口基金驻肯尼亚代表、联合国项目事务署中东和欧洲区域代表,以及联合国伊拉克援助团办公室主任。他还曾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印度尼西亚、索马里、南苏丹和苏丹办事处担任领导职务,并在联合国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特派团工作,在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担任首席外联官和资源动员部门负责人。
常启德在联合国一步一个脚印铸就自己的国际公务员职业生涯的过程中,选择停薪留职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进行了深造,获得了公共政策硕士学位。他表示,一名联合国的驻地协调员应该对知识保持不懈的追求,了解最新知识动态,保持创新精神,敢于作为,重视人才,发挥团队的能动性,重视媒体传播和私营部门在推进联合国工作方面所发挥的独特作用。憧憬未来,他热切地期盼着在联合国驻华协调员这一岗位上施展自己的宏伟抱负。
常启德:“我在这里的每一天,我都被我周围看到的事物所激励,那就是作为一个国家,中国所能取得的成就。我希望,当我以联合国大家庭驻地协调员的身份开始这一旅程时,随着我们取得进展,中国政府能够说:这是一个完全符合目的的联合国,没有辜负联合国秘书长的期望。”
李茂奇,联合国纽约总部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