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在中国的一名联合国志愿者项目助理,翁惠玲分享他们的故事,并为他们的权利而奋斗。
焦虑人群中的沉默震耳欲聋,戴着口罩的人们被叫进诊室,而诊室的门前只有一个模糊的标志——“免疫低下”。艾滋病感染者们就在这个10平方米的安全屋里相遇。作为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在中国的一名联合国志愿者项目助理,翁惠玲分享他们的故事,并为他们的权利而奋斗。
翁惠玲为项目相关方提供战略信息、宣传和技术支持,协调提供全面的、拯救生命的艾滋病诊疗服务。她主要为各个项目提供技术和行政支持,协调来自政府、私企和社区的合作伙伴。
“多年来,我一直在艾滋病防治领域工作。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给了我更多发挥能力的机会,不局限于提供医疗护理,”她解释说,“联合国志愿者的工作也让我有机会参与改变艾滋病感染者所承受的潜在的体制性不平等。”
医疗已不再是艾滋病防治的瓶颈。我们需要的是可获得的综合服务、社区领袖、有效且循证的方法以及对深刻不平等现象的根除。只要我们通力合作,消灭艾滋病是可能的,就像应对新冠那样。——翁惠玲,联合国志愿者,项目助理,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中国办公室
2021年翁惠玲参加了一个互联网艾滋病预防干预研究,帮助收集重点人群的讨论结果和文献综述数据。她还利用自己的临床知识为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成本效益研究做出了贡献,这一研究旨在为政府政策制定的优先级提供参考。“我很高兴能够帮助战略和技术规划管理,并参与讨论有效、循证和有针对性的艾滋病防治措施。”她补充道。
尽管艾滋病在诊断和治疗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仍被歧视、污名化,只有通过集体的包容性才能克服这些问题。我们的目标是到2030年消除艾滋病这一公共健康威胁——翁惠玲,联合国志愿者,项目助理,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中国办公室
在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的帮助下,翁惠玲能够继续讲述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在今年3月的“零歧视日”海报展活动中,她带领来自联合国机构、学校、研究机构以及社区组织的60多名参观者做了5次海报展览讲解,并进行了超过10小时的小组讨论。
她还致力于为北京同志中心争取筹资机会,开展关于艾滋病毒的同龄人小组项目。该计划目前正在实施,旨在为艾滋病毒感染者提供小组咨询和教育方案,影响人群预计约1000人。
五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画像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的故事感动了我。我们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性教育和脆弱人群的心态需要彻底改变。——中国人民大学访问学者丽塔(Rita)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通过南南合作和中非合作,在调动中国的政治、技术和财政资源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因此,在2021年底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会议前夕,翁惠玲在办公室的带领下组织了一次由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比尔及梅林达·盖茨基金会联合主办的中非卫生合作线上对话。她协助编辑了供11月中非合作论坛使用的成果文件,强调了对当地生产和多边合作的共同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