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中国系列播客,带你聆听联合国驻华大家庭各位代表的故事。
联合国中国系列播客第七集,联合国驻华协调员常启德对话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驻华代表屈四喜。
屈四喜博士,出生并成长于湖南南部的一个乡村。在比同龄人更早地完成学业后,他开始从事各种各样的农务劳作,特别是水稻生产,这使他从小就意识到粮食安全重要性。1980年,屈四喜博士进入当时的湖南农学院学习,四年后毕业并加入当时的农业部工作,主要任职于国际合作司。
在农业部工作的33年间,他从项目官一路成长为司级干部,与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世界粮食计划署等联合国机构密切合作。这些经历也使他在双边和多边农业合作、技术援助、与世界其他地区的交流项目方面获得了更多的经验和更近的视角。2016年4月,屈四喜博士加入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担任驻华代表。
“我们与中国的合作可以分为两部分。2005年前,中国是世界粮食计划署的主要受援国之一。2005年后,中国则成为世界粮食计划署开展全球行动的重要捐助国。”
在本集播客中,屈四喜博士重点介绍了世界粮食计划署自1979年改革开放初期作为联合国大家庭的一员进入中国以来,过去几十年在中国的业务发展历程。中国曾是世界粮食计划署粮食援助的主要受援国之一。世界粮食计划署在中国开展了70多个扶贫和灾后重建项目,足迹遍及所有省区,包括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受益人口超过3000万。随着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及其在粮食安全方面采取的相关政策和创新,世界粮食计划署从2005年逐渐结束了在华援助项目,中国从一个粮食受援国转变为世界粮食计划署开展全球行动的重要捐助国。
在对话中,屈四喜博士提到在这一变化的背景下,世界粮食计划署通过建立农村发展卓越中心,围绕小农价值链能力发展、产后损失管理和粮食系统、减灾防灾和应对气候变化、农村发展和扶贫创新四大领域开展南南合作的相关工作。屈博士还介绍说,为加强与相关政府和企业的合作,世界粮食计划署正在开展学龄前儿童营养改善等试点项目,项目地涵盖湖南、甘肃、广西、四川等省区。
屈四喜代表与常启德协调员还讨论了未来几年的挑战和机遇,包括中国“十四五”规划中强调的乡村振兴战略、通过南南合作与世界其他地区分享粮食安全领域的成功经验和适用技术、应对中国仍存在的营养不良问题 (重点关注妇女和儿童)、以及世界粮食计划署作为联合国驻华系统的一部分,如何为“不让任何人掉队”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做出贡献。
点击下方收听“合而为一 · 联合国中国系列播客”第七集,并持续关注未来动态。
屈四喜
1963年出生于中国湖南,管理学博士。
1984年加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国际合作司,任项目官,负责联合国粮农组织相关事务及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支持的农业项目。
1987年至1989年和1992至1993年分别在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华代表处和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中国办公室工作。
1994年至2003年,历任农业部国际合作司副处长,处长、副司长,协调管理中国与联合国粮农组织、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会和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等相关合作,分管与美洲、大洋洲、亚洲及非洲国家的双边农业合作事务。其中,2001年在四川省郫县挂职,任副书记。
2004至2012年,任农业部国际交流服务中心主任,负责执行多双边农业合作项目,支持和服务农业国际交流。
2012年7月至2016年4月,任农业部国际合作司巡视员,分管中国与主要农业国际组织的合作以及有关双边农业合作工作。
2016年4月加入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任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驻华代表。
已婚,育有一女。
常启德
常启德于2021年1月16日起担任联合国驻华协调员,他是联合国秘书长的指定代表,并汇报给联合国秘书长。常启德于2021年4月14日向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递交委任书。
常启德在国际合作、可持续发展、人道主义协调以及和平与安全领域拥有超过25年的工作经验。他曾任职于联合国多家机构及红十字运动,在世界各地许多脆弱和饱受战争蹂躏的国家工作。
他曾三次发表TEDx演讲,多次在媒体和期刊上就人道主义和发展议题发表文章,其中包括《新闻周刊》、《洛杉矶时报》、路透社、《赫芬顿邮报》、《福布斯》、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半岛电视台、《卫报》等平台。常启德近期开始在主流中文媒体上发表文章。
常启德拥有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公共政策硕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