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稿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支持中国发布纺织品生态标签标准 推动纺织行业绿色转型

2025年6月30日

为加速全球向更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模式转变,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正通过其消费者信息计划推进可信、透明的可持续性信息传播。作为“同一个地球网络(One Planet Network)”的核心项目之一,该倡议支持实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的可持续发展目标12(负责任消费与生产)。

作为此项努力的一部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正在支持实施EcoAdvance项目,该项目旨在促进生态标签与可持续公共采购的协同应用。EcoAdvance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德国国际合作机构和德国生态研究所联合牵头,获得德国联邦环境、自然保护、核安全与消费者保护部通过国际气候倡议的资金支持。

纺织业已被确定为亟需转型的关键领域。全球纺织品生产和消费持续增长,而再利用和回收率却极低,导致纺织品废料空前增加。与此同时,纺织品中有害化学品的使用正加剧严重的空气、水和土壤污染。因此,构建一个更可持续和循环的纺织价值链已成为当务之急。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正在发挥全球领导作用,召集合作伙伴并开发基于知识的工具和政策解决方案以推动这一转型。作为全球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国,中国在此转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已与中国中环联合认证中心建立了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在“纺织价值链的可持续性:在中国推广生态标签和可持续公共采购倡议”下开展工作,以支持中国纺织供应链的可持续转型。

2025年6月19日,主题为“生态标签赋能绿色转型:纺织产业可持续发展新路径”的磋商会议在青岛成功召开。本次活动由青岛市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主办,中环联合认证中心、南京海关纺织工业产品检测中心和无锡纺织工业协会共同协办。来自纺织企业、科研院所、行业协会和认证机构的7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作为支持伙伴积极参与。

在开幕环节,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同一个地球网络”秘书处负责人豪尔赫·拉古纳-塞利斯(Jorge Laguna-Celis)通过视频发表主旨演讲。他赞扬了中环联合认证中心在推动制定雄心勃勃的纺织行业生态标签标准方面展现的领导力。他强调,此类标准能够通过提升整个价值链的可持续性和循环性来催化市场转型。这一进展标志着在实现《巴黎协定》的气候目标、“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的生物多样性目标以及加速向循环经济转型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他重申,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持续支持该项目的实施,并推动相关标准在私营部门和公共采购领域的广泛应用与不断完善。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驻华代表处项目官员刘思佳也代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参会。她介绍了关于纺织价值链可持续性的最新全球研究成果,并分享了生态标签和可持续公共采购领域的国际良好实践。

作为消费者信息计划与EcoAdvance项目的重要里程碑和成果,中环联合认证中心联合青岛市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南京海关纺织工业产品检测中心、无锡市纺织工业协会,在会议期间正式发布《生态产品认证技术规范——纺织品》。该标准采用生命周期方法,覆盖从棉花种植到成衣成品的整个纺织价值链,在原材料可追溯性、低碳生产与污染控制、企业社会责任与劳动保护等关键可持续性领域设定了高水平要求。多家纺织企业签署了参与测试与认证的意向书,体现了行业对生态标签广泛应用与绿色转型的强劲支持。

该标准不仅提高了中国纺织行业的环保绩效门槛,也为推进绿色公共采购提供了有力工具。通过引导采购方优先考虑低碳、环保产品,并鼓励供应商持续改进,该标准有助于引导市场行为与国家和全球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保持一致。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继续与中环联合认证中心及中国各层级相关利益方密切合作,扩大生态标签在气候行动、市场转型与绿色采购中的应用,助力构建更可持续、韧性更强的全球纺织产业。

涉及该倡议的联合国机构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我们现在通过该倡议支持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