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传统驱动全中国的景观恢复工作
一则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报道
2月17日是旅游业复原力全球日,旨在促进可持续旅游业,从而消除贫困、保护环境。在此之前,我们来看看中国的一项获奖倡议,该倡议规模宏大,旨在恢复全国范围内包括山区到沿海河口在内的生态系统。
在中国华东地区的云和县,村民们正拿着钩镰和锤子,凭借自己的双手,有条不紊地清理山坡上一连串的废弃稻田,而在许多稻田下方,坐落着一处开阔的山谷。
很久以前,由于农村经济紧张,这些梯田便荒废了。而村民们的目标是通过拔除入侵植物和修建围墙来防止水土流失,从而恢复土地的生产力。
在进行这项工作的同时,人们也回归到环保的传统耕作方式,两者相结合,使云和县的壮美梯田重焕生机。这一举措也吸引了渴望亲近自然的游客,使该县成为初露头角的生态旅游目的地。
“近年来,随着梯田的恢复以及旅游业和民宿的发展,一些离开村庄的年轻人又回来了,”和丈夫一起经营民宿的武晓芳说。“这里的人气越来越高。”
云和县位于中国东部的浙江省,县里的改造工作得到了“山水工程”的支持,这是一项由中国政府牵头的雄心勃勃的计划,旨在恢复世界上人口第一大国全国范围内涵盖山区到沿海河口的各类生态系统。
联合国生态系统恢复十年已将这项由75个大型项目组成的举措列入首批十大世界生态恢复旗舰项目——这一奖项旨在激励和鼓励世界各地的恢复工作。
这一奖项凸显了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与自然环境丧失以及污染与废弃物这三重地球危机中发挥的关键作用。去年12月,中国和加拿大召集各国制定了一项新的全球协议,即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以制止和扭转对自然的破坏。这项协议中就包含大规模扩大的恢复工作。
一体化方针
山水工程于2016年启动,采用系统性的恢复方法。其中的项目与国家土地利用规划相吻合,在景观或流域尺度上开展工作,纳入农业和城市地区及自然生态系统,并力图促进农村经济的增长。
通过强化生态系统,放大其裨益,这些项目促进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包括消除贫困、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方面的目标。
到目前为止,该倡议已经恢复了350万公顷的面积,而2030年的目标是总共恢复1200万公顷。山水工程预计将累计创造超过320万个岗位,并造福约3.6亿人民。工程惠及的极度濒危物种包括中华鲟、青头潜鸭等鸟类,以及世界上最稀有的针叶树百山祖冷杉。
传统与科学的相遇
其中一些项目将科学知识与传统耕作法相结合,使土地利用更具可持续性。
在云和县以东约100公里处,倾盆大雨也不能浇灭徐冠洪的热情,因为在他的稻田里游弋的鱼儿意味着他不需要对庄稼施以杀虫剂或化肥。
曾担任中学教师的徐冠洪说,他几年前接手了青田县附近的一些闲置土地,便开始试验有机耕作法。当地农民对此持怀疑态度,而许冠宏的田前两季的产量也并不乐观。但他现在的收获已经引起了邻居们的兴趣。
“我们的祖先很聪明。他们把鱼放在稻田里,让鱼吃害虫和杂草,”徐冠洪告诉来访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摄制组说,此刻雨滴正在他的宽沿草帽上弹跳,“鱼排泄的粪便为水稻提供营养。在我的田里正在进行着一个没有任何化肥或杀虫剂的生态循环。”
当地农民刘竹妹说,她一直在采用许冠宏的耕作法,其中还包括监测稻田水质和安装设备维持溶解氧水平等措施。
“我们以前赚的不多。但现在,采用这些方法以后,我们每亩地的收入可高达10000元,”刘竹妹说。(1万元人民币约合1450美元。)“外省的消费者也知道我们这里的鱼是无污染的,所以我们的鱼卖得很好。”
恢复和谐
山水工程以中国传统的山水画命名,描绘出水土和谐的图景——而这种平衡却经常被工业农业等人类活动所打破。
中国自然资源部国土整治中心的生态恢复专家罗明表示,人们应该再次认识到人与自然形成了一个“生命共同体”,而人类的福祉仰赖于此。
“这种传统智慧已经存在了数千年,”罗明说,“这样的系统不仅有利于环境,也大大增加了对当地人民的裨益。它吸引了热爱‘人与自然共生’这种生活方式的人们,成为一种可持续的模式。”
关于联合国生态系统恢复十年
联合国大会宣布2021年至2030年为联合国生态系统恢复十年。该倡议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牵头,在合作伙伴的支持下,致力于预防、阻止和逆转全球生态系统的丧失和退化。旨在复兴涵盖陆地及水域在内的数十亿公顷的生态系统。作为全球性的行动号召,“联合国十年”汇集政治支持、科学研究及金融力量,大幅扩大恢复规模。
原文出自联合国环境规划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