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世界的未来岌岌可危。随着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影响持续、经济复苏不均、气候面临紧急状况、不平等现象加剧及全球冲突增加,我们眼前的挑战日益错综复杂,相互关联。今年,全球被迫流离失所的人数突破一亿,这又是一个触目惊心的里程碑。
这些事件伴随着国际社会裂痕加深,渐行渐远,对于全球南方而言,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愿景愈发遥不可及。
俄乌冲突导致的粮食和能源价格上涨雪上加霜,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数据,7100万人可能因此陷入贫困。全球南方通常包括南美洲、非洲、亚洲和大洋洲国家,这些国家本就已疲于应对经济问题,情况现在又因三重地球危机而更加不容乐观。
全球南方人民由于资源有限、高度脆弱、韧性不足,将因我们在气候和其他方面的无所作为首当其冲。仅仅依靠来自全球北方或七国集团的外部援助并不是解决所有问题的灵丹妙药。在这一点上,全球南方国家要增强自身能力,共同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合作催生转机
正如南南合作日所强调的那样,面对全球威胁,国际合作仍然至关重要。南南合作旨在补充传统发展模式,通过阐明所需的转型,实现包括可持续发展目标在内的优先事项。南南合作提供了“从全球南方来,到全球南方去”的可能解决方案。
近年来,全球南方国家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一半。南南内部贸易额达历史新高,占世界贸易总额的四分之一以上。现在正是时候在发展领域进一步利用这些伙伴关系。
在各国试图获取2019冠状病毒病疫苗的过程中,我们就已经看到了这一点。中低收入国家公民在疫情全球应对中面临系统性歧视,导致数百万人无法接受疫苗、检测和治疗。通过疫苗出口计划“疫苗慈善”(Vaccine Maitri),印度向世界各地运送了超过2.54亿剂疫苗。
同样地,中国向“2019冠状病毒病疫苗实施计划”(COVAX)供应超过2亿剂疫苗,并在整个疫情期间向包括非洲在内的全球南方国家提供价值数百万美元的医疗物资。
充实中非伙伴关系模式
为推进发展优先事项,伙伴关系需要扎根共同利益,创造共同收益,正如在传统发展模式和来自全球北方的援助中所体现的。这种互动模式也应成为中非关系的核心。
中国作为经济强国,有潜力利用其经验、专长和资源推动全球南方发展,特别是非洲的发展,并且其援助必须既促进本国利益,也促进所援助国利益。
对共同目标的投资反映在中国通过在埃塞俄比亚建设非洲疾控中心改善非洲公共卫生的努力上,也反映在通过赞比亚下凯富峡水电站等项目推动清洁能源的合作上。
至2035年,中国承诺累计对非投资600亿美元,支持农业、制造业、基础设施、环境保护、数字经济等领域。这是备受欢迎的,而那些计划投资必须满足当地经济和社会的需要。
在一个国家行得通的办法,在另一个国家却不一定,但真正的合作允许我们从错误中学习,分享成功的喜悦。在这方面,联合国的专长可以确保合作由需求驱动,能回应当地期盼和需要,与国家发展优先事项一致,符合相关国际规范和标准。
中非合作论坛等平台可以推进改善这一重要的伙伴关系。这一机制厘清了中非之间在气候变化、农业和粮食系统、全球卫生和能源安全等领域的共同优先事项。
在洛克菲勒基金会的支持下,联合国驻华系统成为这一中非双边机制的战略伙伴,这在中非合作论坛历史上尚属首次。联合国驻华系统正与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等相关对口部门密切磋商,继续开展类似努力。
对洛克菲勒基金会而言,这是对其在华历史的致意。基金会在华遗产最早可以追溯到1914年,其初衷为重新设计医学教育,改善医疗保健。同时,这也符合洛克菲勒基金会当前优先推动全球南方合作的工作方向,尤其是在公共卫生、食品和清洁能源等所有这些全球公共产品的获取的方向上。
超越全球南方:共同行动
距离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还剩不到八年时间,国际合作是我们唯一的希望。除了深化南南合作,新兴技术和创新趋势也可以为我们助力。但如联合国常务副秘书长阿明娜·穆罕默德曾建议的,这样做需要我们“颠覆正统”。
埃博拉危机就是一个例子,全球合作,包括南南合作,使塞拉利昂能够战胜疾病的传播,尤其是通过向塞拉利昂派遣了461名卫生工作者,来支持当地不堪重负的医疗系统。其他国家随后也伸出援手,以类似的方式支持塞拉利昂和几内亚、利比里亚等周边国家。这个案例展现了南南合作的潜力,也体现了三边合作和北南伙伴关系的潜力。
公共和私营部门伙伴关系是融资和能力建设的另一种机制。在肯尼亚,当地政府和联合国系统召集飞利浦、华为、狩猎通信、葛兰素史克和默克等公司,建立可持续发展目标伙伴关系平台。得益于该平台,肯尼亚最偏远的一些地区孕产妇和儿童死亡率呈现下降趋势。类似的公私伙伴关系有望打破僵局,为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进程注入活力。
今天,尽管面临着一个更加动荡不安的世界,南南合作的精神仍彰显着我们需要的核心价值:团结。正如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所说:“过去两年已经证明了一个简单但残酷的事实——如果我们把任何人抛在身后,我们就会使所有人落后。”
作者:迪帕莉·卡娜, 洛克菲勒基金会亚洲区副主席;常启德,联合国驻华协调员